崇川区招商局招商热线:13122265229 18012296312 [忘记密码]
 
投资相关 优惠政策 | 投资环境 | 办事指南 工业园区 乡镇街道工业区 | 国家,省,市,县,区级开发区 | 服务外包园区
市县介绍 南通市(下辖:崇川区 港闸区 通州区 开发区) 启东市 海门市 如皋市 如东县 海安市    
 
 

 
李礼辉:签定ECFA 扩大金融合作
 
发布时间:2010/7/17  访问量:3163 信息来源:网络
 
 
 
 

    近日,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接受《台湾银行家》杂志专访,介绍中行设台分支机构筹备情况并就两岸金融业交流合作提出建议。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接受本刊专访,谈及两岸经济合作协议(ECFA)签订后,未来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建议可以朝向 逐步放宽政策限制,为两岸互设机构创造良好环境; 循序渐进、先行先试,逐步扩大交流合作领域;以及 加强两岸人才交流,共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向努力。

    此外,李礼辉表明,中国银行已多次明确表达了赴台设立分支机构的愿望,并为此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他并对台资银行到大陆发展提供了多项建议。以下是专访内容:

两岸发展势头良好

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签订以后,你对两岸金融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何建议?

答:自2008年以来,两岸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今年出现更加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贸易额强劲增长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去年两岸贸易额为1,062亿美元,同比下降17.8%。但在今年1月,两岸贸易额同比上升103.7%。随后的三个月,月度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74.1%、72.7%和67.9%,呈现强劲增长势头。目前,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已超过30%。

双向投资不断发展

去年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数量增长8.3%。今年1月至4月,这一指标迅速攀升至38.4%。另一方面,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也在持续增加。据统计,自去年6月30日起台湾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到今年2月末,大陆赴台投资共38起,核准投资金额合计6,867.7万美元。

人员往来日益频繁

其中,赴台旅游人数超过60万人次。今年前五个月,大陆赴台游客已超过50万人次,日均3,451人次。预计今年赴台大陆游客数量将达到100万人次。

金融交往更加密切

去年4月26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去年11月16日,大陆银监会与台湾金管会签署《海峡两岸银行业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MOU)。今年以来,包括银行业开放在内的两岸ECFA商谈取得显著进展,在大部分问题上达成共识,已经进入收尾阶段。6月13日举行的第三次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专家工作商谈就ECFA的主要内容和条文进行了磋商,并就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有关计划及后续工作安排交换了意见。与此同时,台湾银行业加快了在大陆拓展业务的步伐。去年10月28日,兆丰国际商业银行苏州代表处正式成立。今年2月1日,台湾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5月28日,台湾玉山银行东莞代表处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有十家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了代表处。

金融交流三大课题

与两岸快速发展的经贸、投资、人员往来相比较,两岸的金融交流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包括两岸银行互设分支机构、两岸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建立货币清算制度等。关于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有以下三点建议:

逐步放宽政策限制,为两岸互设机构创造良好环境

大陆快速发展的经济、庞大的台商客户群体为台资银行提供了巨大商机。同时,随着两岸经贸的快速发展,大陆企业也有到台发展的需要,因此,两岸金融业互设分支机构的要求日益迫切。两岸的金融交往应是双向的、互动的,两岸金融业应共同努力,在政策上相互给予支持,逐步放宽在机构设置、业务经营方面的限制性条件,消除技术壁垒,积极推动和支持互设机构。

循序渐进、先行先试,逐步扩大交流合作领域

两岸金融合作领域众多,金融服务市场前景广阔。大陆银行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众多的机构网点、庞大的客户群体。而台湾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在消费金融、财富管理、金融产品销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岸金融业优势互补,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初期,由于两岸互设经营机构网点数量相对有限,大陆银行与台资银行可以建立策略联盟,在资金、清算、授信等方面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对方的业务网络,延伸自身服务,共同为两岸客户服务。随着业务的逐步发展,两岸银行同业的合作可以在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中小企业金融、农村金融、风险控制等众多领域由点及面逐步推开,先尝试、再推广,开发新产品,推广新业务,提供新服务,通过不断创新,实现合作双赢。

加强两岸人才交流,共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台湾金融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征信系统发达,征信数据库覆盖面广,在市场营销、人才培训、风险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大陆银行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两岸金融同业可以通过培训交流、互派人员、高层互访等方式,相互学习,加深了解,共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作为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正积极推动两岸银行同业的双向培训交流,并考虑以适当方式引进台湾金融专业人才。为推动两岸金融从业人员交往,建议台湾方面能够进一步简化大陆银行业人士赴台交流的审批手续,同时考虑建立两岸金融证照的认可制度。

中行有意登台设点

问:中国银行是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ECFA签订后,中行是否计划在台湾设立分支机构?

答:近年来,中国银行多次明确表达了赴台设立分支机构的愿望,并为此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具备了在台湾设立分支机构的条件。ECFA的协商与签订,将进一步加快两岸银行互设分支机构的进程。中国银行将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ECFA签署后,我们将按照两岸银行业监管机构的要求,履行赴台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报批程序,争取成为第一批在台湾设立分支机构的大陆银行。

在台湾设立分支机构以后,中行可以更好地发挥海内外机构众多的网络优势,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业务优势,为台资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全球金融服务,满足两岸日益增长的经贸往来需求。与此同时,可以增强对台资企业资信情况、财务能力的了解,进一步扩大对台资企业的授信业务,为大陆企业入台和两岸民众交往提供金融服务。

台资企业是中行的重要客户群体。近年来,中行不断加强对台资企业的 授信支持力度,2007-2009年累计融资额折人民币1,286.21亿元。2009年,与中国银行发生业务关系的台资企业共计1,029户,比2008年增加220户,其中,授信户共计602户,授信余额折人民币287.71亿元,同比增长13.90%,融资额折人民币共计460.40亿元。

策略联盟台湾业者

问:中行是否会与台湾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或策略联盟?

答:台湾地区金融体系市场化较早,台资银行在体系架构、治理机制、管理理念等方面领先大陆同业,服务差异化水平高,产品创新实力强,业务品种比较丰富。中行将积极学习和借鉴台资银行的经验,加强业务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中行与19家台湾同业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并为其中17家银行核定了授信额度。我们认为,中行与台湾同业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开立账户与清算服务

双方可互开人民币/外币清算账户,并为对方提供资金清算便利。作为港澳地区指定的人民币清算行,中行具有丰富的人民币清算经验,同时还是首家在大陆地区提供新台币兑换的商业银行。目前,台湾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兆丰国际商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均已在中行开立了美元账户。

授信支持

中行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可以为台资银行提供全面的 授信支持,涵盖本外币资金拆借、国际结算等多方面业务,并可针对业务发展情况而灵活调整,能够保障台资银行的业务需求。2010年,中行为台资银行核定授信额度27.33亿美元,截至今年4月末,授信余额合计2,734万美元。

资金支持

中行可为在大陆经营的台资同业提供 资金支持,既包括日常人民币、美元 资金支持,也包括在发生危机及市场流动性紧张情况下提供的足够额度支持。一是中行在融资互换协议下为台湾同业设立授信额度并提供融资,台湾同业在同等条件下对中行在台分支机构给予 资金支持;二是中行与台湾同业对台资企业联合贷款;三是为台资银行开立备用信用证,中行凭备用信用证对台资企业放款。同样,台资银行可为中行在台湾经营新台币业务提供 资金支持。

结算业务合作

台资银行可借助中行的网络,为客户办理存款、汇款、国内结算、国际结算、保理、票据等业务提供广泛支持。中行也可以利用台资银行在台湾的网络开展业务。去年,台湾地区银行信用证、汇款、托收项下对中行来委业务总额为17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11%,占大陆对台出口比重的84.05%。中行去委业务总额为91.72亿美元,同比增长95.77%。来去委合计264.12亿美元,占两岸贸易往来的24.86%。

法律咨询

中行拥有银行法律专业人员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为台资银行设立营业机构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配合其开展合规、内控建设。台资银行也可为中行赴台设立机构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

人员交流与培训

中行在北京、上海等地设有国际金融研修院,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及丰富的培训经验,可为台资银行提供培训服务。台资银行也可利用其在台湾的培训资源,协助中行对员工开展培训。

战略业务合作

中行和台资银行之间具有明显的战略资源互补效应。中行在国内网络资源、人民币资金业务和客户关系方面具有优势;而台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外汇资金业务和专业人才优势。目前,中行已与台湾银行、兆丰国际商业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合作金库商业银行进行了接触,准备签署合作备忘录。这四家银行是台湾规模最大、盈利最好的官营、民营银行,也是与中行接触最早、合作最密切的台资银行。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双方的业务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作为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和拥有最广泛海外代理行合作网络的商业银行,中行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清算业务中的产品及服务受到海内外同业的充分认可,成为海外代理行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的最佳选择。目前,中行为亚、欧、美洲市场海外代理行开立的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清算账户已超过110户,居大陆商业银行之首。台资银行同业可选择在中行开户,从而更好地服务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

问:你对台资银行到大陆发展有什么建议?

答: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对于台湾银行业来讲极具吸引力。如何抓住两岸经贸交流日益密切的契机,把握大陆经济发展的机遇,是台资银行在大陆加快发展的重要课题。

明确市场定位

与外资银行相比,台资银行进入大陆市场较晚,与大陆银行、外资银行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台资银行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明确客户策略、产品策略,选择地域,以最佳的方式切入市场。台资企业无疑是众多台资银行在大陆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台商聚集的长三角、珠三角应该是台资银行设置网点的首选。但是,大陆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对于优质企业客户的争夺同样激烈。因此,从长远角度看,大陆日益扩大的中产富裕阶层也是台资银行应关注的客户群体,快速增长的个人理财需求将带来巨大商机。此外,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大陆金融界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如果能够引入台湾银行业的先进经验,通过制度设计、产品创新,抓住中小企业这一群体,也将在业务上取得较好发展。

确立自身优势

与大陆银行、外资银行相比,台资银行在网点、资金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虽然与台商的地缘关系能够为台资银行带来较大的业务机会,但要真正赢得市场,必须依靠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灵活的营销手段、先进的理财技术和丰富的理财产品是台资银行在台湾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优势,如果能够及时移植到大陆市场,将会产生良好的市场效应。

建立战略联盟

台资银行在大陆经营初期,机构网点相对有限,虽然可以采取自建网点、开办网上银行等措施,但仍然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开展银行间合作,建立较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会有效弥补网点的不足。通过合作,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就可以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协助管理汇率风险

问: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台资企业到大陆发展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行能否支持帮助台资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答: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2005年7月中国汇率改革到2009年末,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但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维持基本稳定。这是外部危机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重要保障。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人民币升值预期重新抬头,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未来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的预期一度达到3.5%。今年5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导致5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但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仍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回落至1%以下。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已显著下降。

近几年,由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和中国积累的大量国际收支盈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有关部门已经决定将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这需要稳定的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支持。当外部经济及金融市场稳定后,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可能向金融危机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回归。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会给台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未来收入以美元计价而成本是以人民币计价的企业将蒙受汇兑损失。作为人民币外汇市场最大的做市商,中行完全有能力帮助台资企业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提供完备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并量身定制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中行是第一家为台资企业提供外币贷款、贸易融资、咨询和国际保理业务的大陆银行,我们具有及时了解台资企业金融需求的优势。我相信,即使在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不断增强的环境下,中行也能够发挥在外汇市场多年积累的优势,帮助台资企业管理好汇率风险。

海西区驶入快车道

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是两岸目前热议的一个话题。你对海西区的发展有何期待?

答:海西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地区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西部的海域与陆地,共涉及四个省份、23个城市。去年5月6日,大陆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区建设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对于海西区的发展,我有几点期待:

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

海西区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但长三角和珠三角对这里的辐射不大,加之历史上福建的经济发展一度受大陆对台策略的影响,不能大力发展工业。因此,福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落后于同处沿海的广东、浙江等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作为侨乡,曾经吸引了不少台商前来投资。然而,由于交通基础建设滞后,更多的台商选择了交通便利的珠三角、长三角甚至京津冀投资。加上中部地区的人流、物流难以进入福建,这里优良的港口资源也无法利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海西区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打通福建与内地的交通联系,尤其是加快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铁道部与福建省已明确海西区第一轮铁路建设的五大项目,福州、厦门等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部分疏港铁路等项目将于2012年前基本建成。预计到2020年,福建将形成长达5,000公里、投资3,500亿元左右的现代化铁路网,初步改变目前交通发展落后的局面。

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要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把海西区着力培育成辐射力强、分工明确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海西区的发展应该以福州、泉州、厦门、温州、汕头等沿海中心城市为中心,形成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口、以厦门为中心的厦门湾、以泉州为中心的湄洲湾、以汕头为中心的韩江口、以温州为中心的瓯江口城市经济圈,分别辐射带动闽东北、闽西北、闽西南、浙南、赣东南、粤东区等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以福建沿海地区为中心,连接浙南、粤东、赣东南地区,联系更加紧密,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腹地带动作用更加强大的经济密集区。

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基地

长期以来,福建省凭借地理位置和港口优势,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成为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借海西区建设契机,以重化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的两岸产业转移初见端倪。台湾石化产业链已经开始整体迁移大陆,其中有不少落户海西区。目前,总投资达60亿美元的「台湾石化专区」项目在泉州设立办事处;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新建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也正式投料试车。台湾信息产业大量进入福建省,建立起计算机和网络产品、移动通讯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通过承接台湾信息产业转移,福建省信息产业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速超过20%。不仅如此,台资企业在大陆六成以上的研发中心、近六成的营运总部也设在福建。未来,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

海西区的建设不仅带动了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的长足进步,也会为台湾经济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海西的开发建设无疑会大大加快两岸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的相互流动。台湾可充分利用海西经济区大发展、大开放的时机,全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整合、提升的契机,升级自身的制造业、服务业及基础设施产业,通过海西经济区这个前沿平台,全面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既可建立面向未来的战略根据地,也可全面升级台湾经济走向世界的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产业经济特区”、“文化交流特区”和“金融发展特区”。

建立海西产业经济特区

当前两岸制造业的合作模式是台湾出口机械设备及零组件到大陆,大陆经过加工组装再销往日本、欧美等主要消费市场。如果能够通过建立两岸“产业经济特区”,进一步强化这样的“产业供应链”,将有助于两岸产业的合作力度并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产业经济特区”内,大陆可以进一步提供各项优惠措施,如降低关税甚至零关税,提供研发及出口的各项优惠措施等。两岸在“产业经济特区”内还可共同推动产业标准,加强研发,将“产业经济特区”发展成为研发及制造基地,将海西区发展成为全世界的电子、机械、化工等产业重镇。

建立海西文化交流特区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后,香港、澳门的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获准进入内地市场,取得先机。在ECFA尚未签署的情况下,可考虑把海西区设立为两岸文化交流特区,这将有力推动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服务业的长足发展。可以广泛开展海西区内大学与台湾地区大学学术及师生交流活动,加强学术合作,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两岸人才流动。

建立海西金融发展特区

随着两岸在金融、保险、证券、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海西经济区“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极有可能来自金融领域。这既符合两岸产业合作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之路。根据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有关内容,两岸金融领域的合作有望在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中全面展开。两岸金融机构的准入及开展业务等事宜有可能在海西经济区先行试点,再向全国推行。在货币兑换方面,针对新台币使用范围日益扩大的实际情况,可考虑扩大受理新台币兑出业务的地域和机构范围,从目前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扩大到整个海西区域,并允许开设新台币结算账户,放宽新台币在贸易和资本项下的计价结算范围。

总的来说,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发挥福建省的比较优势,整合台湾、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要素资源,海西区建设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同时,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提速,也将为两岸经济的优势互补、共同繁荣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我要留言给这条信息的发布者:
 

留言内容:

本栏为必填栏
我的姓名:
联系电话:
E-mail: